今伤寒三日,三阳表邪为尽,三阴当受邪,其人当不能食而呕,今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里和,三阴不受邪也。此证虽不曰小便不利,而小便不利之意自在,若小便利则水不停,而厥悸属阴寒矣,岂宜发表利水耶!方有执曰:『金匮』云:水停心下,甚则悸者,是悸为水甚,而厥则寒甚也。
浮为邪气强,芤为阴血虚,阳邪盛而阴血虚,为浮芤相抟,胃气生热,故曰:其阳则绝。 此谵语、郑声虚实之所以不同也。
身黄,湿热之为病也。程知曰:言热邪在里,有发汗之禁也。
若以太阴虚寒之满痛,而误认为太阴实热之满痛而下之,则寒虚相抟,必变为藏结痞□,及自利益甚矣。其下利之物,又必稠粘臭秽,知热与宿食合而为之也,此可决其有燥屎也,宜以小承气汤下之。
前黄连阿胶汤用鸡子黄,义取入肾滋阴;此苦酒汤少阴病八、九日,一身手足尽热者,以热在膀胱,必便血也。则是上条少阴病乃入府证也,少阴邪热已转属府胃,府实热消灼肾水,故口燥咽干,用大承气以泻府,而实热自除。
程知曰:吐利,阴邪在里,上干脾胃也;厥冷,阳不温于四肢也;烦而躁,则阴盛之极,至于阳气暴露扰乱不宁也,证至此,几濒危矣。必数更衣者,下利勤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