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枯,半身不随也。血不守中,主在脾也。
中外不相及,谓既不从内,又不从外,则但求其见在所主之病而治之,此即“三因”之义也。气自空虚而来,亦欲其自空虚而去,故曰“避其毒瓦斯,天牝从来,复得其往”也,盖以气通于鼻,鼻连于脑中,流布诸经,令人相染矣。
肺病实者,喘咳逆气,肩背痛,汗出,尻、阴股、膝、髀、、、足皆痛;虚则少气不能报息,耳聋,嗌干。有热而反寒者,火极似水也;寒而反热者,阴极似阳也,阴阳和则血气匀,表里治,阴阳不和则胜复之气、会遇之时各有多少矣。
寒则澄澈清冷,水谷不分,故为肠鸣飧泄,食不化;热则浊垢下注,故为溏为麋,以麋秽如泥也。若四肢寒甚,二便利甚,不自禁者,此阳气下趋,而君火亦与之俱趋也,病至此际,真欲脱也。
上甚不已,则消及于肺;中甚不已,则消及于脾;下甚不已,则消及于肝肾;外甚不已,则消及于筋骨。脉微细,但欲寐是也。
此症延绵难愈,盖即乳痈之属。水郁之发,善厥逆,痞坚腹胀。